畜牧资讯

青海省输出农畜产品110.15万吨 173.2亿元


来源:青海新闻网 2025-01-23 关键词: 青海农畜产品



1月19日,记者从青海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(人大专场)上了解到,2024年,青海省输出农畜产品110.15万吨、173.2亿元,其中网络零售额突破10亿元。

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党组副书记、副厅长谷长伟介绍,近年来,青海省委、省政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纳入全省重要规划、重点项目予以倾斜保障,农业农村部在政策、项目、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,每年直接用于输出地建设的各级各类财政资金达130亿元。省级财政筹措50亿元设立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,助力输出地建设。明确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规划中预留5%建设用地指标,2024年各地安排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达7.52亿元。省农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项目15301个、担保金额33.4亿元。农业保险补贴已涵盖种、养、林三大类19个品种,保费规模达13.52亿元。全年粮食产量118.3万吨,油菜产量33万吨以上,均创十年新高。全省牛羊出栏937万头(只),共建成千头牦牛、千只藏羊生产基地200多个,海晏、达日2县入选国家级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。“青海三文鱼”公共品牌正式发布,冷水鱼产量1.9万吨,鲑鳟鱼产量占到国内产量的36%,出口5529万吨,出口额3.1亿元。高原冷凉蔬菜、供港蔬菜基地加快建设,全省蔬菜产量161万吨,增长7.3%,50万吨夏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。西宁市成为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。海东市建设10万亩杂交油菜马铃薯制种基地,互助土族自治县建成全国最大春油菜制种基地。海南藏族自治州建成“光伏生态牧场”14个。玉树藏族自治州30个合作社成为首批实现装配式圈舍成套设备购置补贴创新试点主体。

同时,全省农作物绿色防控300万亩、病虫害统防统治195万亩,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面积占到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,秸秆综合利用率、农田残膜回收率、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91%、90%、89%。有机草原监测面积累计突破3亿亩,占草场总面积的50.3%,较2023年增加一倍。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覆盖39个县(市、区)。新增绿色食品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5个,累计达1220个。发布《牦牛标准体系》等38项地方标准,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%以上。青海高原冷水鱼正式获准向蒙古国和新加坡出口,海南州鲑鳟鱼养殖获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和出口欧洲许可,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出口的省份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32个特色农产品获得香港STC认证。聚焦牦牛、藏羊、青稞、枸杞、冷水鱼等优势特色产业,优化布局、延伸链条,累计创建6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、5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、21个产业强镇,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3个。

2024年全省主要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预计达64%。推动农体文旅商融合发展,57场次青超联赛参展涉农(文旅)企业2542家,线上线下销售额1317万元。全省市州及以上级龙头企业413家,在册农民合作社1.67万家,42家涉农企业升级为青海省创新型中小企业,13家涉农企业被认定为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。海北藏族自治州投入资金16.28亿元,实施饲草料生产、牛羊出栏、精深加工等138个项目,加快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。

此外,聚力打造“净土青海·高原臻品”青海农牧业区域公用品牌形象,“玉树牦牛”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品牌精品培育计划。在香港举办高原特色农牧业推介活动,设立运行“净土青海·高原臻品”青海(西宁)生活馆暨供港蔬菜基地,130余种特色农畜产品亮相香港,8家龙头企业、合作社与香港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,青海牦牛肉历史性获得供港准入,冰鲜藏羊首次供澳。强化东西部协作,在江苏开设青海农特产品展销直营店116家,农畜产品销售额6.2亿元。全省全年输出农畜产品110.15万吨、173.2亿元,其中网络零售额突破10亿元。海北州在山东、江苏、广东等地开设“三地百柜”50家,推动农畜产品输出。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建成活畜贸易陆港基地,推动青南地区农副产品交易由分散化向平台化、数字化和集约化转变。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全力打造“一只欧拉羊带您去旅行”产业扶贫项目,拓宽有机农畜产品销售渠道。西宁市在香港成功开设首个“青海·西宁城市生活馆”和“河湟田源”区域品牌产品展销体验店,注册会员超8万人。(青海新闻网记者——陈郁包拓业)




返回上一步

畜牧168——畜牧溯源网
  • 全国性畜牧业溯源、服务、直卖平台
  • 国内畜牧行业专业门户网站
  • 牛羊及牛羊肉等畜牧产品在线交易市场
  • 本地区畜牧业指定数字化溯源、交易、服务平台
0.070588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