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国国情 2025-08-28 关键词: 玉树畜牧,扎什加羊
长江源头,冰川融水如银链般蜿蜒穿过可可西里的荒原,这里是生命的禁区,也是希望的起点。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地处长江源头,被誉为“万里长江第一县”,五月解冻、八月草黄的苦寒之地,却孕育着一群幸福的生灵——扎什加羊。
它们在雪山环抱的草场上漫步,啜饮纯净的江源之水,觅食冬虫夏草、红景天,欢快的高山流水和悠远的藏族山歌是它们耳畔熟悉的旋律,在这片荒凉也艰苦的“地球第三极”,同时生长着青草、牛羊和希望,牧民与藏羊共同谱写着一曲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牧歌”。
纯净江源:自然馈赠的黄金牧场
治多县地处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,天然草场面积达210.45万公顷,纯净无污染的冰川水、富集矿物质的土壤,滋养了冬虫夏草、红景天等珍稀药材。藏羊自由采食天然草场中的药草,肉质富含多种珍贵元素与活性成分,成为“有机认证”的天然资本。
2023年,治多县全域通过中绿华夏有机畜牧业认证,26.8万头牦牛与3.5万只藏羊贴上“生态金标”。
科技守护:数字化的“云端牧场”
在加吉博洛镇曲那滩藏羊养殖基地,每只藏羊都是有“身份”的!它们的脖颈都佩戴5G芯片的“数字身份证”,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羊群健康状况、运动轨迹,智能分析,系统精准调控补饲方案。通过“云端牧场”平台,牧民轻点屏幕即可完成远程巡栏、疫病预警,在数字智慧的助力下,藏羊死亡率降低9%,繁殖率提升10%,传统牧业在数字浪潮中脱胎换骨,焕发新生,产生蓬勃旺盛的生命力。
科学养殖:四季轮牧+智慧赋能的“治多方案”
“四季轮牧+适时补饲”,治多县找到了草畜平衡的“绿色密码”!基地创新推行“分季分群”循环养殖模式,春季融雪后,羊群迁至高海拔草场,啃食新生嫩草;冬季来临后,采取补饲方案,利用生态暖棚种植的牧草与有机饲料精准投喂,确保羊群营养均衡;保证草畜平衡,严格控制载畜量,草场利用率提升30%,草原退化率下降15%。
音乐与虫草:藏羊的“品质养成术”
为缓解高寒环境压力,基地引入声学调控技术。羊舍定时播放舒缓藏歌,降低羊群应激反应;同时,牧场混播虫草菌丝与牧草种子,藏羊在啃食中自然摄入药用成分,羊肉膻味减少,肌间脂肪分布更均匀,肉质大大提升,不少食客惊艳反馈:“嫩而不腻、鲜香回甘”。
富民强县:一只羊撬动千万级产业链
治多县构建“龙头企业+合作联社+牧户”三级体系,多种方式联农带农,“铁羊计划”激活共富引擎,基地将2000只藏羊委托合作社集中养殖,牧民按羔羊数量分红,2024年基地分红达117万元,带动3000余名牧民增收,户均年收入增长12%。村集体经济借“铁羊”模式壮大,年均增收30万元,反哺牧区道路与安居房等建设。
品牌出圈:从高原牧场到全国餐桌
依托“玉树牦牛”区域公用品牌,扎什加羊打造全链条产业,追求精深加工,开发冷冻羊肉、即食肉干、羊奶粉等高附加值产品,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5%。同时加强冷链网络建设,覆盖县域80%区域,在发达冷链保障下,扎什加羊产品48小时可以直达北上广高端市场。品牌得到很好的提升和溢价,线上销售额年增300%,“玉树牦牛”溢价率达25%,治多藏羊从长江源头“跑”向全国餐桌。
夕阳为治多的雪山镶上金边,牧归的羊群像草原上行走的“云”。牧民通过云端牧场智慧养殖控制中心观察着羊群数据,古老的歌谣飘荡在空中,与风声、水声、咩咩声交融在一起,传统与现代交融,生态与产业共生。
生长在“万里长江第一县”的扎什加羊,饮江源水、食虫草、听牧歌,它们是有“身份”的,是健康的,是幸福的!在这片“生命的禁区”,治多人以草地为纸,以牛羊为墨,正书写着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壮美诗行,也在演奏着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乐章!
(文/图:大美,摄像:王海鹏)
分享到